珍藏商品(1)

自傳

瑪麗.羅蘭珊生於1883年,母親波麗.羅蘭珊(Pauline-Melanie Laurencin, 1861-1913)從諾曼地鄉下到杜雷家中幫傭,杜雷(Alfred Toulet)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官員(資料來自網路)。杜雷與波麗生下了瑪麗.羅蘭珊,直到1913年母親去世時,30歲的瑪麗.羅蘭珊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親是杜雷。

她從小從母姓,與母親相依為命,養成了她的優雅。

她畢業拉馬丁中學(Lycee Lamartine)後進入安貝爾學院(Academie Humbert)開始學畫畫,認識了布拉克(與畢卡索創立體派的藝術家),又和法國詩人阿波里內爾(Guillaume Apollinaire)相戀,因而有機會加入蒙馬特「洗衣船」(Bateau-Lavoir, Montmartre)的藝術群行列,成為當時巴黎極少數的女性藝術家。受畢卡索和布拉克的影響,羅蘭珊的畫風有了野獸派和立體派的味道。

早期羅蘭珊的作品和後面晚期作品的色調線條差異很大,最初的兩張作品有些畢卡索畫風的影子。

 

流亡時期

1914年6月,31歲的羅蘭珊和德國的男爵奧圖.馮.魏真結婚。蜜月期間,德國對法國宣戰,接著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,她因嫁給德國人而不得回巴黎,老公是德國人要是回德國就要去當兵,攻打法國,於是兩人便流亡到西班牙。更不幸的是,老公在流亡時期開始酗酒,羅蘭珊在巴黎的財產又被拍賣充公(因嫁給德國人被指為間諜),這些事件帶給羅蘭珊極大的壓力,當然愛情也破滅。

流亡時期的創作大多是灰色的畫像,露出絕望和孤獨,但依然保有羅蘭珊粉嫩、充滿生命力的風格。還有羅蘭珊最愛的兩個顏色:藍色和粉紅色。這兩個顏色幾乎是羅蘭珊作品的主色調。她相信藍色代表高尚、粉紅則象徵巴黎的氛圍,或許是羅蘭珊眼中的時尚。

 

瘋狂年代

1921年,38歲的羅蘭珊離婚回到巴黎,和前夫沒有孩子。原本很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,幸運的,她重返巴黎時正好碰上1920 年代的「瘋狂年代」( Les Annees Folles),幫了許多時尚界和藝文界人士畫起肖像,又出了名,並開了個人畫展大成功。

羅蘭珊的配色很特別,她在油料與各種顏料中多加了白色顏料,讓每一種顏色都變得粉嫩粉嫩。這時期的圖已經擺脫野獸派和立體派的影子,沒了摺塊、也沒了線條,為了讓大家把注意力放在畫的整體概念和色塊線條,刻意不在五官表情上面著墨太多。

瘋狂年代是羅蘭珊的創作高峰時期,也為許多舞台劇畫造型草圖,所以這時期多了很多素描、水彩畫。1924年,她為俄國芭蕾舞劇《牝鹿》(Les Biches)擔任舞台佈置與服裝設計大成功,贏得「巴黎畫派中最美麗的牝鹿」的稱讚,從此「牝鹿」成了羅蘭珊的暱稱。

 

璀璨晚年

1937年,54歲的羅蘭珊視力變差,畫圖都要戴眼鏡了。羅蘭珊在晚年已經非常知名,先後獲頒象徵法國最高榮譽的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之騎士勳位、軍官勳位。

文章引用自:http://abig99.pixnet.net/blog/post/41225629-【藝文報導】唯美.巴黎-羅蘭珊畫展

新聞報導 / 展出

20世紀初的現代藝術畫派百花齊放,羅蘭珊是少數起於巴黎藝壇的女性藝術家,擅於掌握女性柔美的風格, 使她成為獨樹一幟的大師級女性藝術家。近來羅蘭珊成為近年女性議題研究的熱點,唯美抒情的畫風廣受大眾喜愛,對美術工藝、流行時尚設計影響深遠。本展共有100件真跡展品,含70件油畫,10件版畫,以及20件紙上作品,展品內容精彩可期。

展覽名稱:唯美˙巴黎-羅蘭珊畫展

展覽日期:2014/07/05~2014/10/12

展覽時間:週一至週日09:00~18:00

展覽地點:中正紀念堂中正藝廊

主辦單位: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、東京瑪莉羅蘭珊美術館、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、國立臺灣美術館

協辦單位:日本讀賣新聞社

文章引用:http://www.cksmh.gov.tw/index.php?code=list&flag=detail&ids=85&article_id=10092

返回